03. 02. 2011

Lhasa Pics (1)

西藏的行程既是偶然又是必然。想用一次特别的旅行来释放过去几年的辛劳,目的地必须是清静的,可以洗去心灵的尘埃,并在徜徉中思考新的生活。曾一度热衷丹麦的格陵兰岛,搭乘便宜的直升飞机,飞去最北边的地方,躺在因纽特人的冰檐下静静等待夜晚的北极光。终因签证繁琐、舟船劳顿等原因作罢。西藏比较便宜,也比较危险,更适合一个人驴行。冬天的拉萨是寒冷而干燥的,润唇膏和防晒霜是不可少的装备。市区很小,布达拉宫在中央,著名的寺庙分布在四周。大小昭寺近些,哲蚌寺、色拉寺远些。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角度是西南角的一个叫药王山的地方。布宫白色的地方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行宫,红色的部分是供佛的经堂。 小昭寺座落在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中。当年松赞干布迎娶了两位王妃,一位是大唐的文成公主,另一位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。小昭寺是为文成公主而建,最初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。大昭寺用来纪念尺尊公主。后来因为汉藏关系的日益重要,佛像被转移到大昭寺供奉。虽然小昭寺没有大昭寺名气那么大,这里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府——下密院,浓浓的宗教氛围带给人一种地道的文化洗礼。寺门口燃烧着柏枝,门房内燃烧着千百盏酥油灯,一束日光从天窗中倾泻而下。政殿内喇嘛分列而坐,念诵经典,法相庄严。这是我在大昭寺没有看到过的。 纳木错之行是唯一参加的一次散团行,也是唯一离开拉萨的景点。藏民心中有三大圣湖,分别是纳木错,羊卓雍措和玛旁雍措。纳木错是其中最大的湖,在海拔4800米处,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。湖的一旁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脉,雪山映衬着蓝色的湖水,看上去非常美丽。因为季节的原因,湖边漂浮着大量的冰块,风力大概有6、7级左右。听当地人说纳木错湖中有非常美味的鱼,不过政府禁止开发和捕捞。同行的人饶有兴致的四处寻找那个很有名的牛头,不过最后都没有找到。 [Audio clip: view full post to listen]

Read More →
31. 12. 2010

Welcome the First Light of 2011 in Lahsa

拉萨的八廓街很有特点,围绕着大昭寺一圈。每天下午我都喜欢去转转。最多的是宝石店。绿松石,天珠,蜜蜡,红珊瑚……藏民也很纯朴,直接就告诉我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品相差的,哪些是合成的。还拿出矿石标本来,告诉我不同品相的宝石是从哪些位置切割下来的。颇有收获。顺利办好了尼泊尔的签证,从北坡徒步到珠峰大本营的计划变成了从南坡眺望珠峰。抽空去了一趟纳木错,在5200米的垭口也没有高反。无边的湖水卷着冰块砸向岸边,颇为壮观。我旁边还有一只勇敢的小狗。我竟不知它从哪里来的,一直跟着我直到车离开。 依然与高反搏斗,坚持登上了布达拉宫。午后行走在大昭寺广场,看了些藏饰,喝了点甜茶。光明甜茶馆在丹杰林路的小巷子里,老式的长桌和条凳,里外厅坐满了打牌逗趣的藏民。去后厨拿一个杯子,再找一个角落坐下,把块八毛的零钱堆在桌上,不一会儿就有服务员提着茶壶上来斟满乳白色的甜茶,茶资也会自行取走。甜茶类似印度奶茶,入口清淡却齿颊留香。时间尚早,又去矮房子酒吧坐了坐,无奈淡季过于冷清,只选了两张CD完事。给尼玛打电话,得知纳木错明日封山,估计要先拼车去林芝了。  就这样一路从太原晃到了拉萨。虽然吸了些氧,依然有高反。从西宁开始头痛,一路经格尔木,唐古拉,在那曲达到最高。老胡如约出现在了拉萨火车站的门口,还捧着一条洁白的哈达,搞得跟旅行社接团一样。还有开丰田4500的小李,其实都是在西藏猫冬的驴友,多是同龄,自然没什么距离。一路顺风顺水的到了平措康桑。 高反依然严重,却经不过几个新朋友相邀,去顶楼列席了一个迎新party,规模不大,但大家却兴致极浓。酒吧一面墙都开着落地窗,正对着布达拉宫的全景。可惜头痛依然不减,只能提前离席。明天拉萨的日出是八点五十分,找到了最佳的拍摄地点。熟睡一夜,明晨就去拍2011年在拉萨的第一缕晨光。 祝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人2011年新年快乐。

Read More →
26. 11. 2010

Recently

最近在通读中科院物理所李淼研究员的博客。里面有最新的量子物理动态,也有大量的专栏科普文章。里面记录了一些很有趣的过程,比如一个著名实验室的科学家发了一篇文章,国际上很多人跟风引用,他觉得有问题,在博客上点出几点,几周后就和学生完成反驳的论文,发表在国际刊物上。后续如何,等等。再如一月份Verlinde发表了宇宙熵力的观点,核心意义是什么,欧洲什么观点,美国又怎么说,自己的研究文章,甚至几周前国外大学的研讨视频,都贴在博客里。 这种科学家的“职业化”很打动我。 人的事业、感情都很容易被“生活化”。学校出来,作了白领,就开始说一些白领才懂得笑话,看一些白领才看的书。上班时间,反而是机械的重复和数秒。这是“生活白领”,而非“职业白领”。我也反省自己,读书时也跟着老板做过学问,如今有多久没看专业期刊?多久没有和教授通信,自己又有什么职业心得可以发表?总是疲于应付上司的活计,可曾关心一下Slovency II的QIS 5结论如何,或者IFRS II的模型怎么做? 看到一篇文章,题记——人生若只如初见。这是一句极有意思的话。初次选择一份工作,或见到一个人,并不会马上产生责任和付出,唯只需要一份奔放的热情。后来慢慢琐事多了,热情也就少了。我觉得保持热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少一点“生活化”,多一点“职业化”。最近决定辞职回国,休息到春节,也在思考下一段的工作生活。但不管怎样,更加职业化是我最多思考的目标,也是努力的方向。

Read More →
22. 11. 2010

Family Tour

论语说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多年以来方向虽在,却仍期望着和家人的团聚。于是邀请父母来新加坡旅行。在短短六天中,走遍了狮城的大街小巷,也尝遍了各种美食。

Read More →
17. 10. 2010

First Roll of Positive

Tried one roll of positive film (cross process).

Read More →
03. 10. 2010

Learning Wing Tsun

正式开始学习咏春拳。师从李大明,薛云玉老师,师承属于叶问,梁挺,谭鸿勋这一支。武馆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内,毗邻植物园,风景甚好。咏春有三大基本套路:小念头,寻桥和标指。这已经需要大概2-3年去学习。后面还有木人桩,六点半棍和八斩刀。第一课先学习了基本的二字钳羊马,日子冲拳和小念头的起手。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口头非物质的技能传承。咏春源于南少林,融和了传统南拳中的“消”,“借”,“打”等概念。属于柔性的拳法。同时讲究人体工学和意念反应的结合,有很强的实战性。比如我学到的小念头的起手——摊手,是用前臂十字交叉于胸口,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姿势。对方从上劈下,可以消力借力,对方直冲,可以格挡反击。同时首住自己的中线。以后会把更多学习的心得放在这里。 另外一个想在新加坡学习的目标是打坐,或者叫吐纳,冥想。同样结合了传统哲学和人体科学。用来养息、放松并且扩充自己的潜能,我正在联系禅堂。如果每天睡前都能点起一只香,入定半个小时,那对身心一定非常有益。当然,这需要师父的指导和自己的修行。希望我能在回国之前也把拳术和心法带回去。勤勉持诫,必定是终生有益的。

Read More →
21. 09. 2010

Mid-Autumm Eve

中秋在东南亚算是一个大节。虽然不是法定假期,还是充满了过节的气氛。许多人家在门口挂上了各式各样的小灯笼,滨海大道也举行了三天的游园灯会。各大星级酒店的西点房也应景推出了各种月饼。50块一盒,六个,算是很不便宜的点心了。同事还顶着大太阳排队去买。我笑说月饼在中国都不怎么流行了,他却一本正经道:月饼并没什么,吃的是传统文化。 晚上回家看到月亮渐圆,正是中秋前夜。想起小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天的日子。在大冬天最清冷的日子里,开大窗,披上着军大衣,在卧室里配目镜,增倍镜,定寻星镜,再调准焦螺旋。终于把月亮对出来的那一刻,满目的光炫,何等的震撼。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放下这世俗的包袱,带上全天星图,装起相机,背上望远镜,去大草原住上半年,也是一大快事了。 说起天文,最近去了一趟百胜楼附近的书店。其中有一家叫长江书局。店很小,却有无数多的书,从书架上摆到了地上,再摞起一人多高。老板的柜台也淹没在成堆的期刊中,只勉强露出一个头。我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少年时最爱的期刊《天文爱好者》,09年共9期不全,仅23元。于是如饥似渴的补充了很多知识。家里的望远镜是初中时候买的,金都牌,680元。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再买一台海鸥相机和一个目镜转接口,外加一条B门线。可惜终没实现。于是有了一个新的目标,在接下来的几年内,攒一台Celestron CGEM 925。有了它就可以离开太阳系,向深空天体出发了。 [Audio clip: view full post to listen]

Read More →
02. 08. 2010

蓦然

如果我蓦然醒来 发现自己是一个潦倒的醉汉 电视里放映着旅行纪录片 酒瓶边散落着一本欧拉的传记 那必然是一个隽永绵长的梦境 眼角的余泪就是你刻在我心头的痕迹 我多想再轰然睡去 回到故乡找寻你的气息 微风是你耳畔的叮咛 斜阳是你温柔的浅颦 青黛的草坪记录下我们的足迹 天边的风筝是我无尽的思念 在梦境和现实中罔替 孤独是永远相伴的图腾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观《Inception》后有感 大学时读弗洛伊德的书,梦境被划成了多个层次。第一层一定来自最直观的阅读和思考,会形成梦境的基本结构。第二层来自自己近期的心境,会构成梦境中的情节。第三层来自幼年时期的经历,会影响梦境的结构和发展。Inception的导演最多给梦境划分了五层结构,每一层都可以自由的进出。当男女主人公尽情往返于各个梦境中的时候,他们却迷失了自己在梦境抑或是现实。当然,这首先是一部精彩的悬疑动作片,但给我思考最多的还是其中对人性的捕捉。多少情侣在主观意识的表白中不能自拔,可又有谁能像男女主人公那样在第三层梦境中用潜意识相爱了50年?当齐藤在第一层梦境中受伤,第二层梦境中濒死,第三层梦境中死亡,继而在混沌态中终老时,那句“一生中无尽的悔恨”,又是多么的厚重和震撼。 我不禁想到,我们的生命或许也是上一层的梦境,我们的意识也只是上一层梦境的潜意识。在循环罔替中,只有终老后才能回到天堂。如果这真是一场百年的梦,我会希望在梦醒时回想到什么?于是在思考中写下了开头的几行文字。

Read More →
01. 07. 2010

Some shots @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

Read More →
21. 06. 2010

How, Where, When

借着拍照的机会购置了几件衣衫,正巧也赶上了新加坡的夏季打折月。去年买到了一双很喜欢的鞋子,却忘记了店名。后来去武吉士找了多次也没找到。这次才发现是乌节路的邵氏百货。熟悉新加坡的人必然知道这两个地方差的不是一般的远,但我偏偏记混了一年。一双新鞋和几件T-Shirt收进了衣橱中。在乌节路上最推崇的不仅仅是购物,邵氏的旁边有一家两层的音像店是我每次经过都一定要逛逛的。它有华丽的装修,有一流的音响设备,更有红底的内墙和烫金的唱片架。更难得的是它古典跨界的定位。在如此喧攘的街上,听到一些精心修饰过的声音——或是巴洛克,或是古典浪漫,那真是让人身整个心都舒爽极了。 这次店里正好放一张叫《Pachelbel’s Greatest Hit: The Ultimate Canon》的专辑,BMG在2005年纪念Pachelbel逝世350周年的大作。收录精选了15首各式版本的卡农作品,包括1940å¹´Arthur Fiedler指挥的最早录音版,以及日本尺八和十三弦古筝版,Cleo Laine的福音版等等。强烈推荐这张专辑。其中人声版的名字叫《How, Where, When》。不知道编曲者的想法如何,但这真的符合了我听卡农的心境。听着听着,“何故”,“何地”,“何时”都变得模糊了,心情也变得自由起来。 [Audio clip: view full post to listen]

Read More →
Pages:«1...6789101112...39»